金属材料方面发一区论文是什么水平
按照美国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分区情况,将SCI收录同一学科中的期刊按影响因子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学科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为An1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前20%为An2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前50%的3区为An3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后50%的为An4区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源为An5区期刊,在以上分区中所对应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别称为An1类、An2类、An3类、An4类和An5类的论文。
冶金类论文,特别有色冶金方面的期刊论文,职称及硕士毕业论文,...
以下核心期刊可供你参考:1.冶金分析 2.粉末冶金技术 3.钢铁研究学报 4.有色金属工程 5.有色金属(冶炼部分)6.稀有金属 7.炼钢 8.粉末冶金工业 9.烧结球团 10.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钢铁钒钛 12.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13.湿法冶金 14.炼铁 15.特殊钢 16.材料与冶金学报 17.中国稀土学报 18.冶金自动化 19.贵金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发表中文论文送样刊吗
录用之后,都会邮寄杂志的,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
创刊于 1991年10月,1991─1999年为季刊,2000─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以繁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报道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 法。
目前设置的栏目如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计算材料学与数值模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学与化工。
求论文金属材料对生活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化学很受人喜爱,因为神奇多变的化学反应可以创造新的物质,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舒适。
执著于金属研究的卢柯说,作材料研究是如此地令人激动,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超音速”的科研经历 卢柯以常人所不能及的“超音速”,20岁念完大学,25岁拿下博士学位,28岁成为研究员,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2岁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5岁担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科学》和《物理评论快报》等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大学时就读于机械制造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卢柯与金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喜欢的课程是《金属学》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1985年,卢柯从华东工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毕业,来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在“纳米浪潮”还没有掀起的时候,他较早地进入了后来很热门的纳米领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卢柯对非晶态金属的晶化动力学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非晶态材料的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化机制,并解释了一系列用经典理论难以解释的实验结果,为以后研究非晶体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修正了被引用10多年的英国科学家斯考特等人确定的Ni-P非晶合金晶化产物间的位向关系;提出非晶态金属的新晶化机制。
在新晶化微观机制的基础上,卢柯于1990年提出制备纳米晶体的新方法——非晶晶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晶粒度易于控制、界面清洁且不含微孔洞等优点。
论文在美国J.Appl.Phys及Scripta Metall.Mater.发表后,已被引用数百次。
美国《应用物理杂志》审稿人对卢柯的这一成果极为赞赏,指出“非晶晶化法无疑对纳米材料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材料科学家师昌绪认为,这一方法“为纳米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际学术刊物Mater.Sci.Eng.Reports邀请他撰写此领域的专题综述。
该制备方法的确定,使我国在纳米晶体研究领域一跃进入国际前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纳米材料3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
如何使金属具有超塑性——可承受很大的塑性变形而不断裂,成为各国材料学家面临的一道难题。
20年前,葛莱特教授曾预测:如果将构成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材料在室温下应具备很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多年来,尽管预测得到了计算机模拟结果的肯定,各国材料学家的实验结果却令人失望:孔隙大、密度小、被污染等因素使绝大多数纳米金属在冷轧中易出现裂纹,塑性很差。
2000年,卢柯课题组在实验室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的“奇异”性能——即纳米金属铜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
论文在《科学》上发表后,获得世界同行的普遍好评,纳米材料的“鼻祖”葛莱特教授认为,这项工作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
专家指出,“奇异”性能的发现,缩短了纳米材料和实际应用的距离,意味着和普通金属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纳米金属,在精细加工、电子器件和微型机械的制造上具有重要价值。
卢柯及其课题组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关于晶体过热熔化微观机制方面的,发表在2001年第87卷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很快,材料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RobertW.Cahn就在《自然》杂志上给予了专题评论。
2003年12月31日,卢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第二篇论文,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温度显著降低,这为氮化处理更多种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
表面氮化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在表面氮化过程中,材料或钢铁的表面氮化处理往往需要在较高温度下(高于500℃)进行,处理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不仅能耗高,更重要的是,许多材料和工件在如此高温下长时间退火后会丧失其基体的高强度或出现变形,因此,表面氮化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大幅度降低氮化温度是长期以来表面氮化技术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瓶颈。
2004年1月12日,“我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全同金属纳米团簇研究”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4年4月16日出版的第304卷《科学》杂志上,第三次出现了卢柯的名字。
他们的研究表明,在纳米孪晶铜中获得超高强度的同时还保持了其良好的导电率;而以往的研究表明,对铜进行强化以后,其导电率是下降的。
成功的“奥秘” 在别人眼中,卢柯是战无不胜的“百胜将军”,是上天最眷顾的人。
只有他和课题组的同志才清楚自己曾经的失败,曾经的气馁。
“你们所看到的成绩只是我1%的工作,其余的99%都是失败,都是残酷的现实。
在我过去的研究中,经常会走到几乎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卢柯说。
“走不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勇敢地承认自己失败了。
失败了,再换一个思路接着干。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但是必须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重新开始。
失败其实是科学工作的常态。
跳高比赛是以失败而结束的,科学工作则是用一次次的失败来铺路,以成功作为新的起点。
当你有了一个灵感,钻进了实验室里,半年,十个月,一...
有色金属材料的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一)有色金属产量平稳增长2013年1~6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46.8万吨,同比增长10%。
其中,精炼铜产量323.4万吨,同比增长12.9%;原铝产量1058万吨,同比增长7.9%;铅产量227.2万吨,同比增长12.5%;锌产量257.1万吨,同比增长9.2%。
(二)生产企业效益有所下降2013年1~6月,9078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含黄金、稀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09.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1259.8亿元,同比下降6.7%;实现利润773.1亿元,同比下降12.45%。
(三)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震荡下行2013年1~6月,有色金属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国内市场铜现货平均价为55060元/吨,同比下降4.7%;铝现货平均价为14701元/吨,同比下降8%;铅现货平均价为14363元/吨,同比下降7.7%;锌现货平均价为15125元/吨,同比下降1.5%。
(四)有色金属进、出口额出现回落2013年1~6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790.6亿美元,同比增长0.8%。
其中: 进口额489.1亿美元,同比下降8.7%,出口额3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但扣除黄金首饰及零件出口额后,主要有色金属出口额为139.1亿美元,同比下降3.8%。
(五)行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3年1~6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46.7亿元,同比增长19.3%。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9亿元,同比增长0.9%;有色金属冶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9亿元,同比增长2.2%;有色金属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4.8亿元,同比增长44.6%。
开采、冶炼投资热缓解,压延加工项目投资出现上升势头。
(六)节能降耗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1~6月,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762千瓦时/吨,同比下降了114千瓦时/吨,节电12.1亿千瓦时;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327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了3.1%。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投稿问题。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为报道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技术刊物。
197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其学术领导机构是以两院院士师昌绪教授等为顾问,周廉院士为主任,殷为宏教授任主编的由14名院士、7名外籍教授及几十位国内教授组成的编委会。